過去幾年,可以說不少銀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以量補價”繼之“以價補量”的盈利策略,但今年這兩大策略顯然都行不通。
日前,有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四大行5月前13日貸款合計基本沒有新增,與此同時,存款繼續流失2000億左右。這一投放乏力之勢并不限于大行,昨日亦有股份行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其所在行前兩周貸款亦基本沒有增長。
“基本沒增長”對應的并非銀行額度緊張。雖然亦有分析認為,銀行貸款投放基本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與銀行存款壓力有一定關系,但上述股份行人士稱,其所在行貸款沒什么增長主要是因企業對貸款的有效需求不足,且目前出現的一個新苗頭是,銀行貸款審批以后,企業也不提款。
“我的兩個大客戶都是這樣。”該人士稱,其中一個鋼鐵經銷商客戶,剩余七千萬沒提款,因為現在鋼材市場需求少,進貨多了賣不出去,另一家企業也有三千萬貸款沒有提取,還把自己的資金高息借出去,因為產量萎縮。
實際上,信貸投放乏力的局面在4月已有明顯的體現,4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僅增加6818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僅為1265億元,而新增票據則高達2407億元。有專家對本報記者分析稱,這其中應該有不少為非有效投放,僅僅是為了沖規模。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現在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正在加劇,利率下調迫在眉睫。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亦認為,利率下調才能進一步促進企業的信貸需求。
目前官方似乎仍未透露出此意向,不過銀行已經被迫開始實質上的“降息”,該人士稱,目前其所在行貸款利率上浮的政策遇到挑戰,沿海企業已經只接受基準利率貸款,少數大型企業則要求利率在基準之上下浮。
可以說,不考慮虛增的部分,目前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投放相比去年面臨著“量價齊跌”的局面,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稱,銀行業績下降是必然的。
此前亦有銀行人士對本報記者稱,“二季度銀行業績會比一季度難看。”據中信建投統計,2012年一季度16家上市銀行總計實現凈利潤2726億元,同比增長20%,低于市場25%的一致性預測。
銀行目前面臨的局面亦超出部分券商的預期,這些券商也因此下調了對上市銀行業績增速預期。國泰君安在較早前預計2012 年銀行基本面將經歷軟著陸,凈利潤增長降至18%,但鑒于目前的形勢,國泰君安已經進一步調降銀行業績增速預期至15%。中信建投根據上市銀行一季度表現也已下調了16家上市銀行的盈利預測,將上市銀行2012年業績增速從21%下調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