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庫中國訊 陶瓷易碎,加上改朝換代的戰亂,能流傳下來的完整的陶瓷器皿往往很少。所以完整的瓷器就顯得特別的彌足珍貴。而有一個途徑能使歷朝歷代的陶瓷完整無缺得保留至今,那就是大海。海水的充盈不止能使沉船中的陶瓷品經歷滄海桑田,一睡就是跨越數代,更由于海水的緩沖,使得各類餐具、茶具減弱了碰撞的力量,保存更加完好。黑石號的發現,唐青花的出水,使得人們更加關注海撈瓷器。但是海撈瓷真的真多假少嗎?龍年禮品可以多多關注海撈瓷器嗎?
與沉船一起在海底埋藏多年的各種陶瓷文物,曾一度成為藏家們熱捧的對象。然而,杭州的收藏品市場上也曾經大批出現了一些表面粘著各種水生動植物尸體、看起來酷似埋在海底多年的假冒海撈瓷器,不少有多年經驗的老藏家都上了當。
有近十年陶瓷器收藏經驗的沈先生是其中之一。曾幾何時,他花了近四萬元買了青花花瓶、盆子等四件號稱為明代的舊瓷器,“這些瓷器表面上還粘著一些貝類、水生植物的殘骸,看起來似乎已經在海里埋了多年。”然而經過多位瓷器專家的鑒定后,陸先生傻了眼:這四件海撈瓷均系仿制品,與普通景德鎮瓷器的價值相當。
浙江省收藏品協會的相關專家接到了不少海撈瓷的鑒定工作,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假冒的。業界知情人士透露,假冒海撈瓷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將一件普通的仿制品扔到海里放置幾個月,讓普通瓷器的外表上附著水生動植物的殘骸,就能做出海撈瓷的效果來。如此炮制出來的海撈瓷,效果逼真,真假不易鑒別。
專家分析,假冒海撈瓷的出現,其實是造假者抓住了部分收藏品投資者希望撿漏的心理。“海撈瓷的概念是今年才開始流行的,不少瓷器玩家都認為初期量大,價格會比較便宜,于是抱著嘗頭口水的心態加入收藏,結果被制假者撈了個正著”。
對此浙江省收藏協會副秘書長王玉建議,目前瓷器收藏的門檻已經很高,撿漏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真品,價格也存在泡沫。“對喜歡瓷器文化的愛好者來說,收藏該類藏品應慎之又慎,最佳的做法是多看少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