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圳秋季禮品展已經離我們遠去,該禮品家居展無論從規模、參展企業數量還是買家人數都達到了歷史之最。筆者與幾個參展商聊天得知,這幾個展商都是禮品廠家,以前主要是做外銷為主,現在工廠開始著重開拓國內市場。這樣的情況在這屆禮品展并不是個例,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國際市場需求減少,9成商家轉戰內銷市場,希望利用展會拿到更多訂單。
很多禮品企業訂單量都減少,即使有些還是有所增加,不過,利潤確實在減少。因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時下,不少外商已將訂單轉移給了東南亞一些低成本國家生產。本來說“金九銀十”,那為會出現眼下這種“旺季遇冷”現象?主要受國外需求疲軟、人民幣升值、禮品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影響。
那么,外銷禮品企業該如何應對國際市場疲軟?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加快新產品開發,提高科技含量,是當下不少企業開辟國內市場應做的一門功課。目前多數禮品企業走的是中低端路線,產品大多缺乏創新,容易被別人模仿。但是,國內禮品企業以中小型為主,沒有體系化的禮品專營企業;缺乏品牌經營意識,禮品企業的專業度不高等等。很多禮品企業基本上都是以代理的形式進行銷售,根本沒有自己的品牌,更談不上從創意、設計、生產到售后服務的體系化經營。很多禮品企業在面對禮品市場大潮時,更多是選擇隨波逐流,而不是激流勇進。禮品大眾化、同質化現象嚴重,很多禮品都大同小異,產品設計缺乏特色,并沒有突出個性禮品定制的精神所在。
個性創意,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更應該深入到企業經營的骨髓,這樣,禮品企業才能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獲得客戶的忠誠度。比如重陽節禮品,企業可以開發一些針對老年人的有創意的,有實用性的產品,來打開這一塊市場,雖然短期內,可能不能向大眾禮品市場一樣風生水起,但是,無論是從禮品企業長遠發展,還是從短期效益來看,開辟新的市場,研發創意禮品,對于企業來說都是有大利,而無害的。
當然我們也看到,現在已經有一部分企業,開始關注到創意個性定制禮品市場這一塊市場藍海,而且企業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禮品企業也不能做成大雜燴。如果一個禮品企業能夠選擇現在大勢所趨的個性禮品定制,或者更高檔的高級定制奢侈品,就要專于它,做得更精,更透。
想要在國外市場上存活下來,創意是必須要具備的,這點對于那些禮品外銷的企業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禮品擁有創意就像是有了生命力,這樣才不會被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所淘汰出局的。